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师大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商学院:德育引领、金专筑基、交叉融合、内外联动,培育卓越经管人才

2024-06-08 00:38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商学院   点击: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时期就开设了多门经济学、管理学相关课程。1953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下设政治经济学教研组。1997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2003年更名为商学院。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65%。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青年)专家2人,湖南省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芙蓉学者”4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科研和教研成果突出,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荣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以及多项省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育人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祖国各地的商界、学界、政界精英和政府基层的经济管理工作者。

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5个系,拥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含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方向)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师资雄厚、国内一流的优势专业。拥有中级财务会计学和管理学原理等11门国家一流和省一流课程。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重德、重才、重行”的办学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宽厚专业基础,良好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出色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经管人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与思政引领,孕育卓越人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塑造德育新格局

遵循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进“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任课老师+院系负责人”的全员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引导教师适应德育新要求,践行德育新理念。依托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金融强国、创新驱动、“双碳”目标、“三高四新”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美好蓝图,将“经世济民”“家国情怀”和“胸怀天下”融入教育教学,探索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融入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机制。通过开展院校两级教学优秀奖、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工作,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弘扬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给新进年轻老师配备师德和教学能力成长导师,营造氛围浓厚的立德育人文化,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以思政为引领,孕育卓越人才

结合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建立“学院+系与教研室+课程(组)”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研体系,积极动员和组织优秀教师个人或团队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研究课题。受教育部经济学类专业教指委委托,欧阳峣教授负责起草经济学核心课程的思政要点和课程思政提纲。郭书畅老师荣获湖南省首届高校辅导员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示范观摩活动一等奖。立足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以思政教育亲和力、粘合力、感染力、引领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培养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湖南省百佳优秀大学生党员等一批优秀学生。

二、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

(一)以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工作。学院拥有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专),涉及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工商管理等专业,覆盖面广,人才培养牵引力强。学院积极部署、全力打造一流课程和精品教材,为一流专业建设和卓越经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流课程建设方面,按照“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标准打造“金课”。王善平教授领衔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李军教授领衔的管理学原理等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际结算获评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宏观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实践)、国际结算、银行信贷审查与风险防范虚拟仿真实验、市场营销学、营销与实务等课程获评湖南省一流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5类一流课程全覆盖。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和育人能力,袁礼、唐玲、罗富政、邓芳等一批年轻老师多次荣获省级教学竞赛奖励。在精品教材建设方面,组织名师编写了多本高水平教材。《消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曾在国内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过深远影响。近年来,王善平教授等人编著的《会计学通识》《中级财务会计学》《国际会计学》,欧阳资生教授等人编著的《金融计量学:基于R和PYTHON》(入选省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编21世纪金融学系列教材),欧阳峣教授等人编著的《大国发展经济学》等教材广获国内高校师生好评。

(二)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依托大国经济发展研究湖南省社科基地、宏观经济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创新创业就业中心i-Chuang Lab、ARE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和工商管理5个专业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打通通识教育课程,增加适应新时代的学科交叉课程,旨在培养通晓科技创新前沿、洞察全球经济形势、适应新兴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推进产教融合与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5项。同时,学院积极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湖南省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拔尖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创办面向全校各专业招生的经济学实验班,按照FAR(Facts,事实;Analyze,分析;Research,研究)的三位一体模式培养拔尖人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前沿理论问题领悟力和现实问题洞察力。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的本校高水平教师,以及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的师资队伍整合,将前沿研究与经典文献,人文关怀与科学理性融入课堂,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夯实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育人根基。

通过产教融合、内外联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通过“三融一化”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面向市场前沿、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学院搭建校企、校政协同育人平台。通过“融业界高端导师,融企业实战项目,融新技术以及国际化”等方式,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高质量融合发展。聘请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斯高(Rozelle)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贝尔(Bell)教授、中国社科院魏明孔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讲座教授。邀请帕金斯(Perkins)、洪银兴、刘伟、张军、姚洋、洪永淼等顶尖学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院承办了第19届国际熊彼特学会全球年会,吸引了来自中、美、英、日、德等数十个国家的数百名学者参加。每年举办大国经济(国际)论坛,并同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与三一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财信证券、德盛期货、瑞华会计事务所及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建有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并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湖南省分公司、益丰大药房连锁公司、步步高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办虚拟班、或联合开设课程,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聘请三一重工、中国平安等多家知名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授,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市场前沿氛围。王善平教授、蒋才芳教授、刘婷教授、马巾英副教授和谭雪副教授等人带领学生以中国知名企业为调研对象,调研成果多次入选国家和省级管理案例库,或被评为优秀教学案例。学院与多家上市公司联合连续举办18届“岳麓山大学城金融文化节”,辐射湖湘大地,成为湖南经济管理创新型、复合型卓越经管人才培育高地。

(二)利用第二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导师制+项目制”搭建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导、共同成长的平台,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目标。学院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优秀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定期开展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戴家武副教授指导本科生袁睦淇、朱晓燕等人完成的《“扶贫车间”如何构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桥梁》与《生计脆弱性视角下脱贫地区返贫风险测度及防范机制研究》两个报告分别于2021和2023年获得共青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李姣副教授带领学生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项目办公室评估小组工作,参与了地方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项目:“中国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与“加强中国青海保护区体系管理有效性以维护生物多样性”,既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聚焦“双创”竞赛与学科竞赛,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筑以提高学生研究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竞赛与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学院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项“创新创业”竞赛与学科竞赛。同时通过制度安排激励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与学科竞赛。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曾荣获“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

近五年,学院“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再上新台阶,仅2023年就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例如,苏拓同学带领的团队在“第十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社会企业专项中获国家级银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主赛道本科生初创组获国家级银奖;袁婷同学带领的团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蔡振霄同学带领的团队在“‘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范智成同学带领的团队2021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湖南省特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周芷薇同学带领的团队2019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湖南省一等奖。近年来,共有1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数十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省级立项。

(四)整合汇聚校友力量,赋能学院人才培养

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商界、学界和政界的经济管理高级人才,服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各条战线上。以学界为例,培养出陈东琪、魏后凯、杨开忠等一批成名已久的经管名家,以及李小平、许和连、汪伟、邹红、张苏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均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等省内外“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校卓越的经管人才培养成绩曾经得到《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学院十分重视校友工作,在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建立商学院校友会,汇聚校友力量赋能学院人才培养,为学院人才培养奉献了校友智慧和各方面资源,也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榜样。学院学生就业质量高,升学深造情况好。每年约25%-30%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深造。同时,每年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湖南、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单位在业界具有非常高或比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约九成毕业生对月薪满意。“政治可靠、有责任担当、学习能力强,独立分析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未来,商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秉承“仁爱精勤”校训,充分发挥经管类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为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卓越经管人才。

分享到:

上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世承书院: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地理科学学院:创新引领、信息赋能、实践驱动,培养卓越地理学人才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