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承先生铜像落成记


发布人:孔春辉日期:2023-12-07

在二里半校区老校门里面,仁爱精勤校训石的后方,靠着坡边,矗立着一尊半身铜像,铜像基座上有说明,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的筹备主任、首任院长廖世承先生。我每天上下班都从廖先生的雕像前走过,看着他伫立春雨中、夏荫中、秋风里、冬雪中,寒来暑往,他身后的花草树木不断变换着颜色,而他,总是带着平静沉毅的表情,默默注视着这方校园和来来往往的师生。

今年是学校建校85周年,我偶然惊觉到,廖先生的铜像已经落成整整20年了!不禁回忆起20年前铜像落成前后的点点滴滴。

2003年春季开学,校友总会的同仁聚在一起讨论年度工作计划,当年是学校建校65周年,按照学校“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惯例,我们决定开展系列小型校庆活动,在校外,主要是鼓励各地方校友会开展活动,在校内,则把为廖世承先生塑像并设立廖世承奖学金作为重点之一。

为什么要为廖世承先生塑像?这要从廖先生的创校之功、国师校友对廖院长的敬爱之情以及学校对校史的重视之意说起。

先说廖先生的创校之功。廖先生创办国立师范学院是在抗战方殷的1938年,当年7月,他接受国民政府教育部陈立夫部长之聘,担任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从上海只身赴湘,择院址,建校舍,筹设备,定章法,聘教师,招学生,白手起家,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学院的创建。国师“树师范学院独立办理之先声”,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开始后重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端,以国师为首相继建立的一批师范学院,不仅挽救了战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颓势,而且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整体充实和发展。

次说国师校友对廖院长的敬爱之情。从1938年创办国师到1947年离开国师,廖先生执掌国师9年,他高远的学术声望、热忱的教育情怀、勤勉务实的治事作风使学院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国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广大国师校友对廖院长更是深怀敬爱之情。1947年,廖先生离开国师回上海前夕,恋恋不舍的国师师生曾请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为其雕像并致送给他。在学校办学65周年之际,老校友们殷切期望在校园里树立廖先生的塑像,让他的教育思想和崇高品德启迪师生砥砺前行。

再说学校对校史的重视之意。1953年建立的湖南师范学院承接了国立师范学院的班底,从湖南师院到湖南师大,国师时期的校友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也非常重视对国师历史的传承,在校史撰写和宣传、国师时期校友联络等方面持续开展了大量工作,因而在1988年征得湖南省教委批文同意我校的创立日期订正为1938年、校庆纪念日为廖世承先生就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的10月27日。因此,在建校65周年之际为廖先生塑像、弘扬其办学精神也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属意之举。

方案既定,校友总会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当年4月21日,校友总会在《湖南师大报》上刊出《关于倡议海内外校友为塑制廖世承铜像及廖世承奖学金开展捐资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在海内外校友中开展塑制廖世承铜像及设立廖世承奖学金捐资活动的倡议书》。为创作雕像,我联络了廖先生的孙辈廖有均先生和廖有盼女士,请他们提供廖先生的照片和资料,许多国师校友也把自己珍藏的与廖院长的合影拿了出来。我们选定的雕像创作者为我校美术学院的孙泉教授。

孙教授非常乐意承担创作任务,虽然可供参考的照片不多,并且都是清晰度不高的黑白小照,但他凭着高超的专业水平很快就创作出了泥稿。我特意邀请了几位在长的国师校友一同去美术学院审稿,在孙教授的工作室,老校友们一看到泥稿,就直说“好像,好像!”雕像定稿的消息传开,校友们欢欣鼓舞。

8月15日,国师校友联络组的王隐雄、邵名贤、刘欣森、邹蕤宾、刘润芝、周作翰等响应校友总会号召,联名发出倡议,再次号召海内外国师校友为塑制廖世承铜像及设立廖世承奖学金捐资,得到了广大国师校友的积极响应,截至校庆日前夕,国师校友的捐资金总计达10万余元。

2003年10月22日,廖世承铜像揭幕暨廖世承奖学金启动仪式在学校图书馆大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徐晨光书记主持仪式,刘湘溶校长发表讲话,国师校友、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教授为铜像揭幕,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先生、廖先生的孙女廖有盼女士以及来自台湾的校友周继文先生分别发了言。到会的数十位国师校友非常激动,他们揣着海内外学子对师长、母校的无限热爱和对师范教育的不老情怀,回忆国师旧事,聊叙求学历程,缅怀廖师功绩,感恩母校栽培,抒发殷切期望。

F12BC

2008年,学校迎来70周年校庆,在里仁楼第一次建成了占地900平米的校史馆,校史馆的第一个厅为“薪火相传”厅,概述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历任领导等,学校将廖世承铜像从图书馆大厅移入校史馆“薪火相传”厅,让所有进入校史馆的来宾都能瞻仰这位了不起的创校者,廖先生的雕像此后就在校史馆伫立了10年。

2018年,学校迎来80华诞,二里半校区的环境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的东风,整修得越来越美,老校门恢复了,“仁爱精勤”校训石也立起来了,学校决定将廖先生的铜像从校史馆移至室外,安放在老校门里面,面向“仁爱精勤”校训广场。从那时起,廖先生的雕像就成了二里半校区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师生、校友和游客驻足、缅怀。

记得廖先生亲自撰词的国师校歌里,有“百年以为期,千载有余思”之句,期盼肇始于1938年的煌煌学府永志百年树人之大业,让师范精神流芳千载,如他所愿,走过85个春秋的学校,依旧秉持师道初心,努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我相信,师大人的教育信念将和廖先生的雕像一样,历久弥坚,永恒不朽。

上一条:陈娇:科技催生新质生产力,佳都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刘明耀—“不安分”的科学家+有情怀的创业者

【关闭】 打印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