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悠久,始于1938年建立的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1949年底,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新组建的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设立历史系。2003年11月,成立历史文化学院。学院先后有皮名举、李剑农、杨树达、林增平、陶懋炳、谢德风、孙秉莹等史学名家执教于此。
学院拥有高端的研究平台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学院拥有齐全的学术研究平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调整后,中国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学院现有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代湖南研究)、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文旅部湖南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四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基地、湖南文化资源研究开发中心、慈善公益研究院、中外条约研究中心、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历史与人类学研究所等多个校级研究平台。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院现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1990年获批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为湖南省最早设立的文科博士点),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交叉学科硕土点,以及文物学、博物馆学、学科教学(历史)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开设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是我校最早设立的7个专业之一,目前分为历史教育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基地)两个人才培养类型。历史基地方向主要培养研究型的拔尖人才,每届学生的50%被保送到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读研,为各名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历史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为湖南及全国各地的中学名校输送了大批骨干教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04年获批,为全国第二批、湖南省第一个,毕业学生分布在湖南及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关部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为湖南省唯一文博本科专业,专业主要是服务国家建设文博强国的战略,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文物科技检测与保护为办学特色,培养熟练掌握文博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文博行业及相关领域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人才培育平台高端。现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国家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试验区(历史学)、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培养平台。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4名,其中教授22名(二级教授6名),副教授17名,博士生导师18名,硕士生导师46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名。其中,拥有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文化部优秀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名,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名,省“芙蓉学者”4名,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3名(含青年社科专家1名),省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青年学者计划1名,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省121人才工程学者2名,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名10名,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