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张子颖:专注于理想 纯粹于求知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朱雪华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22:26 点击:

张子颖,文学院202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现已推免至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综合排名位于专业前5%,连续三年获综合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曾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大赛公益短片组一等奖、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媒与短片组全国三等奖暨中南赛区一等奖、戏剧中国年度全国作品征集大赛小戏小品入围剧本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微电影组省级二等奖,获评校三好学生、校园作家、百优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

“一路走来,我没考虑那么多,纯粹是为了求知。”张子颖真诚说道。晚风从文学院教室的窗子潜进,带来幽幽凉意,却难以冷却她言语里的激情。那些蛰伏于文院画框里的先哲理想、文章精神,此时也伴着秋风与她唱和,于深秋的暗虚里点燃一盏烛光。

披荆斩棘 孜孜求索

很多电影学研究者往往是某位导演、某部影片的影迷,出于对观影的热爱而走进影视文学研究的大门,但张子颖选择电影学的理由却不同寻常。“于我而言,电影中抽象性的东西是更吸引我的。电影作为一种时空的艺术,它的主题往往是发散的,探讨的问题是复杂的。你会发现有大量哲人借助电影探讨了许多关于人的精神性的问题。在影院空间已融入生活的时代,人们不断讨论‘电影为什么会产生意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等的介入,又使得电影学呈现出多元面貌。我想,正是因为电影如此丰富而多元,或者说它是如此地接近哲学,我才如此热爱它,想要做好相关研究。”

因为热爱,张子颖探索电影学的步履不停,不过这条路上并非只有美景,更有丛生的荆棘。“百年影史中诞生太多优秀的导演和影片,艰深的电影理论需要细致咀嚼与理解,电影、电视剧剧本的研磨也绝非一日之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她始终重视搭建学科框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及时查漏补缺,学有余力时还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书籍。“我觉得文科的学习是有方法的,但是没有捷径。”张子颖这样概括专业学习的心路历程。她习惯在吃饭时点开戴锦华、杨宁等老师的网课视频。张子颖笑称,这些视频就是她最好的“下饭神器”。而在大量输入知识的同时,她更是注重自身持续地思考与输出,广泛参与各类影评征文比赛,花费大量心血完成科研项目。她抓紧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影评协会、图书馆阅推部里总是活跃着她的身影。即使是在豆瓣标记影片精彩段落时,她也会以撰写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除了在学术方面进益,张子颖也积极投入电影创作实践。她非常强调剧本的重要作用。“我在创作剧本时会拿出自己积累的素材,先抓住一个瞬间的感觉,从一句最简单的台词入手,慢慢延伸成一个文本。”张子颖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而且我认为剧本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有一些课程设置了排戏的实践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自行组建剧组、实地拍摄与后期剪辑宣发。张子颖表示,在最初筹备阶段,在大家还未对自己这个导演产生信任时,一个好的剧本就是导演能力的最好证明。“剧本首先得打动自己,才能征服演员,才能让团队安心各司其职,拍出最好的作品,最后打动观众。”谈及此,张子颖眼里散发出光芒。她绝非纸上谈兵。大一筹备大广赛时,她正是凭借着好的剧本,勇敢地跨院系向心仪但素未谋面的新闻与传播学院龙念教授发出邀请,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成就了《百年之度》这部斩获两项大奖的影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于各种影视大赛中披荆斩棘,在每一个科研项目中潜心付出。正是因为张子颖的砥砺奋发与不懈坚持,她在春天种下一粒粟,终在这个鎏金之秋收获了万颗子。如今的她已成功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研究专业,将在最美的青春时光里,继续她的追梦之旅。

不畏困惑 理想永明

“认识自己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的功课。成长总伴随着困惑,但这些困惑如同迷雾中的光晕,指向未来的道路。”张子颖坦陈自己在这门人生之课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刚进入大学时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执着于思考世界的本质,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这听上去有些荒唐,但的确发生在我身上。”为了解答萦绕在心头的疑问,张子颖选择辅修哲学专业。“上哲学课时,我远距离地旁观世界,获得珍贵的智识体验;而学习电影时,我则是全身心地感知与投入。这两种体验都极大滋养了我的心灵,而哲学则帮助我更敏锐地发现电影中本质性的问题。”同时,她对自我的探寻亦体现在科研项目中。张子颖表示“‘影·剧·游’融合语境下AI女性形象研究”是让她成长最快、印象最深刻的科研项目。在此过程中,她不仅确立了对科研的兴趣,明白如何做科研,更是深刻地理解了何为女性主义,怎样秉持女性主义观点去从事影视研究和创作。女性主义帮助她修正了身份与性别上的困惑,鼓励她找到一条思辨与进步之路。

如今,留在麓山脚下、湘水之畔读书的时间只余半年。提及大学生活于她的意义,张子颖不禁感叹:“我很珍惜在文学院学习的日子。文学院不仅为我提供了学习平台,更是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它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了纯粹的理想奋斗。”

她回忆,即使一门课要写十几个剧本、数篇论文,即使写出的东西都很稚嫩、拍出的影片还不成熟,但同学们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她铭记,许多个夜晚,她在图书馆明亮的自习室里创作剧本,不知不觉泪就沾湿了键盘。她感谢,太多优秀的老师向她倾囊以授,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样子令她敬佩。张子颖非常珍惜与这样的灵魂相遇的时刻,她保持着一个习惯:如果哪位老师的课堂深深触动了她,或者有老师帮助了她,她会给那位老师手写一封书信,交流自己的想法,表达内心的感谢。她分享了傅异星老师给她回信中的一个片段,那封信曾给予她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我好像理解了你的论文里为什么有那么多话要说,为什么你有那么多复杂的词语,那么多含混的思想,我好像理解了你的精神困惑。你要大胆地向前走,会有更多的灵魂与你相遇。哪怕没有那样的灵魂又如何呢?书中自有伟大的先知与你对话。”她慢慢复述着,声音之中似有哽咽。

“克服懒惰,直视怯懦。”这是张子颖的微信签名,更是她对自己的鞭策与勉励。山漫漫、水迢迢,相信常怀赤子之心者,终能通抵理想之岸。



上一条: 邓凯:鸿鹄凌云乾坤阔
下一条: 周钺尚: 知行合一 笃行致远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