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管理制度  社科项目  社科成果  研究机构  智库建设  社科人才  支部党建 




 
 成果统计 
 成果获奖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成果 > 成果展示 > 正文
 

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战略与对策》刘茂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2  点击数:




《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战略与对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论》(著作)

湖南师范大学  刘茂松著

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5月,271千字

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4年

成果简介

本书27万多字,共设“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的主体思想”、“传统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的就业”、“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的消化”、“农村经济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与城市一体化”等13章。全书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和教训,全面揭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深层原因,重新界定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过剩”的内涵,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理论。并以这个新理论作指导,系统总结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鲜经验,概括出了“河南扶沟”在传统农业中实现农业冗员全面就业、“山东北大王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劳动充分就业、“天津大邱庄”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三种代表不同类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深化的八大对策:城乡劳动力收益均衡化;农村与城市一体化;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乡镇企业参与方式异构化;农村技术进步适用化;农村国民教育职业化;农村资源配置商品化和农村企业组织股份化。此外,作为一部专门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学术著作,本书还以一定篇幅评析了刘易斯模式、拉尼斯——费模式、乔根森模式和托达罗模式等几个著名的国际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式,阐述了劳动力就业的一般原理,有较大的理论信息量。

作者简介

刘茂松,男,湖南华容县人,1946年5月出生。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一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顾问。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处长、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理论辅导教师、湖南省县以上党委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专刊主编。早在1994年就在我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权威刊物《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998年评选为第一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战略与对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论》、《反梯度推移发展论——湖南经济超越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培育职业企业家型阶层》和《模块化垄断结构企业模式研究——基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产业组织范式创新》等。

学术价值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就业不足更是一个十分尖锐的现实问题,它不仅延缓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要全面解决过剩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单纯走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路子又是很不现实的。因为我国城市少,城市人口密集,而且城市工商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不仅有大量员工下岗,还有大量新生劳动力等候就业,总之城市也存在一个如何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但如果全部就地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那又需要大量资金、技术、项目和市场等条件,农村的基础差、底子薄,不完全具备这些因素。另一方面,从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产生的原因分析,它同其它国家的情况又不一样,并不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恰恰相反,是长期忽视农业开发造成的,大多属于“农业发育不充分”形态的过剩。也就是说,我国农业自身对劳动力仍还有较大的吸纳潜力。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本书本书考证和区分了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过剩”的概念,以农村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为线索,创造性地提出了“立体拓展,两头延伸,合理调控,结构优化”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新构思,并按照这个战略构思,设计了“传统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开创——-农村经济转型”的三阶递进就业深化整体模式,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三大准则,即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平等准则、产业发育与就业发育平衡准则和传统部门进化与现代部门创新依存准则,并在后续研究中提出了实行农业与工业相融合的农业工业化战略。这样,全面揭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规律性,突破了国际流行的“乡村——城市”古典人口迁移模式的内涵,形成了以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立体式转化过剩劳动力学术思想为主线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理论。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理论,又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指导。

主要社会反响

本书1993年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994年获“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长王郁昭曾撰文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书提出的“三阶递进就业深化模式”和“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三大准则”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准确地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客观规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全面就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我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整体对策,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理论。1996年以该书主体学术思想为核心进行后续研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战略》,被《新华文摘》1997第1期详摘转载,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吉元研究员和原国家体改委农村司司长秦其明研究员对该文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认为该论著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深入总结我国过去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理论和战略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是完全适用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对有关部门制定农村过剩余动力转移对策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同类论著中居领先地位。

 


上一篇: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唐凯麟
下一篇: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论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矛盾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唐凯麟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 地址:长沙市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261 | 邮箱:653736129@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