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作学术讲座。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贺颀嘉 彭惠敏)10月26日下午,应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邀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毅鹏在湖南师范大学作题为“地域社会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过疏化地域’研究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湖南师大社会学系主任罗忠勇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田毅鹏教授简要介绍了地域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它在当代城市与农村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加剧,经历了产业化、城市化冲击的社会已经不能简单地运用“城市-乡村”范式来加以解释,过疏化区域的社会问题愈发凸显。
“过疏化地域”是指人口稀少甚至出现人口流失的区域,尤其集中在乡村和偏远地区,这既表现为人口减少的现象,又涉及社会资源流失和区域经济低迷等问题。“过疏化地域”主要由经济不平衡、产业转移等方面引起,进而导致乡村和偏远地区难以吸引年轻人口,资源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讲座现场。
接着,田毅鹏教授对地域社会学中过疏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详细阐述了过疏社会的性质、过疏地域衰败的表象以及政府“公助系统”和市场系统在此过程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过疏化地域”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上带来了诸多问题,导致社会功能弱化、凝聚力下降,使得许多地区陷入“无人问津”的状态,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人口流失对经济的直接冲击使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产业难以维持,导致经济活力丧失;人口稀少也限制了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投入,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过疏化还带来了社会文化冲击,人口减少威胁到本地文化传承,许多传统节日和技艺逐渐消失,地区认同感和凝聚力显著削弱。
在应对策略方面,田毅鹏教授从地域政策论入手,以日本政府过疏对策及其演变为例,强调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同时他指出“地域活性化”是实现过疏地域复兴的关键,包括经济与社会双重目标的活性化,实现由“外发”走向“内发”的转变以及地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地域活性化的“文化面向”。最后,田毅鹏教授对地域社会学的历史定位及学术评价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局限,如超越农村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界限的问题、外来理论与本土传统的融合以及政策转换能力的提升等。
讲座现场师生互动。
此次讲座深入探讨了“过疏化地域”相关问题,强调了地域社会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独特作用,为地域社会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同时也帮助与会者加深了对“过疏化地域”这一兼具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维属性的复杂课题的理解。田毅鹏教授的独到见解既体现了学术深度、又融合了现实关照,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带来了新的启迪。
田毅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优秀教师,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第十届(2018至2020年)、第十一届副会长(2021至2023年),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等。